余秋雨说过,选择你爱的事业,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勇气和努力去浇灌,无论将来成功与否,你都能说:“我终身无悔”。
2012年,我怀揣着到农村锻炼和为农民服务的想法,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来到了绩溪县板桥头乡中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不知不觉,我的村官生活已有三年,三年来,我遇到过困难,受到过挫折,但更多的是得到锻炼,繁琐的农村工作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这种感情促使我保持旺盛的激情和不竭的动力,让我在农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中村,我是一个外地人,刚任职时,我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不通。记得第一次上门宣传新农保政策,我连比带划,村民似懂非懂;第一次电话通知开会,被误以为“传销”;第一次做自我介绍,满屋子的人一头雾水……为了改变现状,打开工作僵局,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克服语言障碍,因此,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村民拉家常,一遍听不懂,就让村民说第二遍,每逢周末,我就跟着村里的孩子们学。在村民们的耐心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当地方言,与村民的交流方便了,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心了。
刚开始,我走在村里,不少村民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这个小女孩到我们村来能干什么”?从他们质疑、惊讶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不信任,那时,我就想:一定要用行动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在村里做出点成绩。村里的周云高老人有三个儿子,却无人愿意赡养,兄弟之间互相推脱,老人向村里反应,村里的调解员几次上门都没有解决,这件事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当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与村民组长一起来到周云高老人家,向老人询问有关情况。因为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很多事情通过电话根本就商量不出结果。昏暗的灯光下,看着老人佝偻着背在那里编竹筐,我便下定决心要让他过一个踏实的春节,离开时,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等着你们来”。腊月28,村民们杀猪宰羊忙着准备年货,全村人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而我却躁动不安,身在异乡的我此刻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可是,周云高老人的赡养问题还没有解决,它就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上。得知老人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过年了,我再次来到老人家,整整一天,我与他们说道理,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返回的路上,村民组长说:“想家了吧”,是啊,此时的我可以说是归心似箭,但想到终于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我内心又是无比的开心。从那以后,村里的每一次调解,我都主动请缨,帮助村民解决他们眼中的“大事”,分享着解决村民困难之后的快乐。就这样,我渐渐地走进了很多村民的心中,他们的眼中少了些许的怀疑,多了一份热情。
人们常说“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水库移民项目,新农合、新农保到大病救助,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三年的村官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俯下身,静下心”,才能办好事。自任村官以来,我把农村当自家,把村民当亲人,始终以做事耐心,服务真心,创业雄心的“三心”原则,严格要求自己。
2013年,中村遭遇了罕见旱灾,全村大面积缺水,农作物受灾严重,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我心急如焚,顾不得休息,挨家挨户的查看旱情。时值盛夏,烈日当头,由于体内严重缺水,疲劳过度,头疼难忍。为了把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带领大家寻找水源,山路崎岖,野草丛生,脚底的水泡疼的我直咬牙。在盘旋的山路上,我们颠簸了近4个多小时,水源终于被找到,并接到村民的农田里。听到村民们哽咽地说:“终于有水了”,看到他们愁容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多苦多累,只要能为村民办事,是我最大的幸福。
“当村官就要为村民谋事”平日里我是这么想的,但最关键的还是行动。到村任职之初,我就开始了解中村的村情,琢磨着村民致富的问题。当我得知村民创业的愿望极其强烈,却因知识不足,资金短缺,思想束缚,信息闭塞而导致许多项目面临危机时,我便坐不住了。
青山绿水,粉黛瓦墙,民风淳朴是我任职村的三大特征,我常想,如何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的文章,便有了在中村创建综合性休闲“农家乐”的想法。我经常到乡里的农服中心咨询相关产业政策,与村负责人商量具体措施,还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发展经验。为了筹集资金,我一趟趟地往返县城和村庄,饿了就吃挞果,有时双腿跑的跟灌了铅似的。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现如今的清泉休闲农庄已经发展为集休闲、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农家乐”。 每年可为村里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要想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走正规化的轨道,为了提升农家乐的知名度,我多次跑旅游局,申报星级农家乐,今年顺利通过了省农委特产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评审小组的初步评审,清泉休闲农庄已成为中村的一个名片,越来越多的村民嗅到了商机,并准备投资。
现如今,政策好了,项目多了,村民富了,农闲时,打麻将依然是村民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如何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我与村两委一起商量,决定在村里成立一个舞蹈队。跳舞,对朴实的农村妇女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她们只会在电视上看却不愿在生活中跳。起初,空旷的广场上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因为害怕,留守妇女们都不愿意出来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挨家挨户的宣传,做工作,把网上跳舞的视频放给她们看,让她们慢慢接受。同时,我还邀请小学的老师利用晚上时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村民跳,现如今,跳舞的村民越来越多,上有六旬老人,下有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为了鼓励大家,增强大家的信心,我还将村民跳的舞蹈传到网上 ,网络点击率近万人次。
农村是最美丽的地方,农民是最朴实的人,我愿用自己的青春坚守这片沃土,守护着村民简单而又朴实的幸福梦,做村民的贴心人,为村民谋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