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工坊”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已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和萌芽成长。近年来,嵊州市深耕党建引领“共富工坊”运营机制,围绕“工坊怎么建”“农民怎么富”“要素怎么享”三大问题,积极改革探索,全方位布局,聚力打造“共富工坊”市域样板,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创富增收。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星级共富工坊100个,正在创建的共富工坊60家,累计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600余人,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带动全市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
全要素扶持,构建持续长效的管理体系。一是党建引领激发驱动力。大力推行全域党建联建,研究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党建统领低收入群体“共富同行”工程的意见》,着眼扩中提低、农民增收,深化“村企携手,帮促共富”活动,推行“共富飨铺”党建联建、在嵊国企“帮促共富”党建联建等做法,打破地域限制、格局制约、要素壁垒建立党建联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按照“组织铺路、党员引路、群众赶路”模式,联动开展党组织服务活动,如嵊州两头门爱心志愿党支部书记沈红萍开设嵊州小笼包、面点培训班,带领村民学艺致富,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90余期,培训人员超3000人,带动就业650余户。二是组团服务强化保障力。实行“工坊点单、部门服务”工作模式,实行“三个一”“红色管家”联系机制,我市21个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全覆盖包联“共富工坊”,组织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党员干部为工坊提供全方位服务,发动律师、会计师、税务师共同构建共富工坊服务矩阵。如15个乡镇(街道)组建共富工坊安全隐患排查小组,全覆盖排查共富工坊,并及时建立“一坊一档”强化监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75个;崇仁镇党委牵头将联系领导、驻村指导员、村“一肩挑”书记、网格团队、红色管家、乡贤等组成“共富帮扶团”,为崇仁镇温泉湖村“慢时光”共富工坊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指导和监督,保障工坊健康有序发展,已累计帮助工坊献计献策30余条,解决政策难题13个。三是比拼晾晒增强聚合力。将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情况纳入乡镇(街道)、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采取现场推进会、实地巡查等形式,定期对“共富工坊”建设情况进行评比晾晒,并按照标准开展星级评定,对成效较好的“共富工坊”形成案例在组工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宣传,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全域化统筹,构建多方联动的组织体系。一是织密党建联建“覆盖网”。以上市公司、规模企业为龙头,按照行业相近、区位相邻等原则,组建领带、厨具、电机、冷链、造纸五大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党组织以单个或者产业链等形式,与设有“共富工坊”的村党组织结对建立“村企党建联建”。如甘霖镇冷链产业共富工坊依托党建联建机制,创新“支部+企业+行政村+农户”模式,联合甘霖镇党委、东王村党总支、冷链企业、农商银行等单位,积极探索多元联动模式,定期召开工坊联席会议,使冷链行业的党建工作由“单一属地隶属”向“属地+产业链隶属”管理转换。二是搭建技能培训“点将台”。打造共富工坊孵化中心,依托村企党建联建,组织非遗传承人、企业党员技术人才等专业导师,围绕领带加工、小笼包制作、竹编工艺制作等嵊州特色产业工种,对工坊农户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岗位业务能手。建立技能人才品牌资源库,分行业分工种开展品牌建设指导,引导“工坊经纪人”、农户树立品牌意识。2022年以来,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600余期,培训人数超过5万余人,其中小吃从业者达1万余人,间接带动3万余人实现就业致富。三是架起供需精准“连心桥”。全面摸排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张清单”,健全完善党建联建章程、联席会议、主题活动等常态化运行机制,企业梳理外加工和用工需求,工坊梳理可开发利用的闲置人力资源,推动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如仙岩镇“纸间西鲍”共富工坊根据造纸企业劳动密集型用工特点,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聘,截至目前,吸纳仙岩镇西鲍村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190余人,占企业员工的70%;招收残疾人员工110人,占比约40%;人均月工资约4000元,超过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全链式整合,构建上下贯通的销售体系。一是数智赋能强化统筹。聚焦打造“数字+工坊”工作模式,启动数字小吃建设,上线嵊州小吃电商平台,提供网络直播、在线订餐、美食鉴赏等服务,打造全产业链专业小吃服务智慧餐饮系统,目前平台注册商户已达1.5万余家。开展“剡青优选”助力“共富工坊”建设直播周活动,共富工坊短视频大赛、青年联动直播带岗、青年体验农事采摘、青年走进共富工坊等活动,开展各类直播活动26场,累计直播销售额超300万元。二是村企携手帮促共富。充分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服务优势,村集体负责与企业、农户对接等,统一对外合作开发经营,打通工坊上下游对接运行通道。如崇仁镇以“龙头带动、村民联动”发展订单农业为运作思路,政府牵头成立薯香“共富工坊”,搭建“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桥梁,采取“合同+保护价”形式兜底保障农民种植效益。目前已与种植大户签订番薯保底收购协议110余亩,由嵊州市农技推广中心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批发价0.2元收购,以销定产保障农户增收无忧,亩均实现净利润2000余元,带动农户增收22万余元。三是头雁添翼领航带富。启动“共富工坊致富头雁”培育计划,聚焦工坊人员吸纳、出货质量把关、车间安全生产、农户结对帮扶等日常管理事务,以村党员干部、待业大学生、乡贤等群体为重点,培养一批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星级“工坊经纪人”。目前,已培育村级“工坊经纪人”43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