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他山之石

安徽省池州市:激励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奋勇争先

发布时间:2023-10-11 08:56 信息来源:安徽先锋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池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各级干部在服务大局大事中履职尽责,在应对大战大考中担当作为,持续营造“忠专实、勤正廉”的浓厚干事氛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精准选人用人,激励干部保持拼的劲头。用好一名干部,就会树起一面旗帜。池州市牢固树立“工作围着发展干、干部围着发展用”的鲜明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一是重点领域优先调配。着眼全市经济发展需要,大力选用猛将、闯将、干将,把优质干部资源精准调配到发展最需处、效益最大处。近两年从拼经济、抓发展、保稳定等吃劲岗位提任县处级干部超过70%。推深做实全覆盖、常态化调研式考察,重点研判综合部门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对干事氛围不浓、作用发挥不够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优化、增强整体功能。公开引进130名高学历储备人才,80%安排到经济一线工作。二是开发园区优先保障。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市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班子成员任免由市委直接统筹,切实把得力的干部派到开发区,2020年以来先后选拔24名县处级干部到园区任职。把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工作人才的培养基地,近三年提拔和进一步使用39名园区干部。三是基层干部优先使用。坚持大抓基层重抓基础,对乡镇街道班子运行提级研判、正职配备提级管理、重点工作提级督查。把乡镇街道作为培养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制定市直机关公务员到乡镇街道任职专项政策,完善干部梯队培养机制。目前全市县区党政班子中超过50%具有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工作经历,做到年龄、专业、经历来源等结构合理搭配。

  聚焦提质赋能,推动干部提升干的能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干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转型升级。池州市把加强干部能力培训摆上突出位置,健全完善“干中学、学中干”全链条协同培养机制,推动各级干部不断打破能力素质的天花板。一是理论教育铸魂。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严格落实党委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首要内容制度。分专题组织开展集体学习研讨,分级分类举办培训班、网络班,近两年培训各级干部2.2万余人次,实现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二是专业培训赋能。实施“十百千”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进党校上讲台当教员”、“高质量发展局长讲堂”等活动,帮助干部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形势,以案例培训、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专业培训,及时跟进解读省十大新兴产业政策,增强干部对新产业新业态的识别、决策、推动能力。三是实践锻炼强基。搭建上派、下挂、内炼、外送“四大平台”,每年选派干部到沪苏浙及省内先进地区跟班学习,推动干部在实战能力上努力实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两年来,选派360余名干部到双招双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墩苗历练,选派190余名干部到先发地区跟班学习。进入视野的优秀年轻干部超过80%得到提拔使用。

  突出严管厚爱,引导干部弘扬实的作风。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池州市坚持严管厚爱并重,针对性开展正向激励和负向纠治,激励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发展退位、干部让位,针对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单位科长、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分层级分领域设计“赛马”指标体系,定期晾晒经济运行、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榜单,对考核末位、指标后位、担当缺位的干部,精准适用处理措施,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作出调整,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整治。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市级负责同志做起,定期到园区、企业、乡村等基层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实行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作风分析研判、信访积案难案化解“红黄蓝绿”分类管理等机制,大力整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民服务等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三是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对待有失误的干部,制定出台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规程,推深做实干部家访,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及时澄清正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