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选调之声

绩溪县:党建领航“三位一体”构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临溪镇临溪村书记助理 宋雪旸

发布时间:2025-04-17 10:53 信息来源:绩溪先锋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绩溪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创新构建“组织强基、机制活源、队伍淬火”三维赋能体系,通过实施“头雁领航、多元治理、红色赋能”三大工程,走出一条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筑牢基层堡垒,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增强党组织“向心力”。绩溪县以“头雁工程”为抓手,创新“三选三培”机制(选优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长,培育致富能手、治理骨干、乡土人才),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通过“内挖外引”选拔优秀村书记27名,动态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77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86人。创新“雏鹰工程”,分批选派120名村“两委”干部赴浙江湖州、安吉等地名村跟班学习,系统开展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12期,推动村主干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65%。2名村书记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头雁”项目,形成“选任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建立“导师库+实践基地+考核机制”立体培养模式,组建由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导师团队,设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4个。全年开展现场教学45场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32批次,培育“懂产业、善治理、能带头”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创新治理模式,织密多元共治“一张网”,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绩溪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构建“全域网格覆盖、数字科技赋能、区域协同发展”的三维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效能向“末梢神经”延伸。推行“红色网格”全域覆盖工程,划分基础网格472个,设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326个,推动1378名党员干部下沉包联2.6万户家庭。创新“网格+五员”(网格长、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法治宣传员)工作机制,建立“日走访、周研判、月调度”闭环管理模式,全年化解矛盾纠纷38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98%。在试点村开展“数字治理赋能”行动,开发集智慧党建、民生服务、产业管理于一体的村级管理平台。创新“户联码”治理机制,村民扫码即可上报环境卫生、设施损坏等问题,实现“小事扫码办、大事网格议”。试点村信访量同比下降40%,政务服务效率提升60%。与浙江临安、黄山歙县组建农家乐联合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同研究、组织生活同开展、产业资源同分享、发展经验同交流“四同”工作法。

赓续红色血脉,打造基层发展“动力源”,激发党组织“前驱力”。绩溪县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纽带,构建“资源整合—产业转化—先锋赋能”的红色动力体系,推动红色精神内核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引擎”驱动发展新范式。以县党史专题馆为核心枢纽,串联许家朋烈士陵园、李夏事迹陈列馆等12处红色地标,形成“一核辐射、两翼联动、多点开花”教育格局。设计“徽文化传承线”“新四军战斗线”“乡村振兴示范线”三条主题研学路线,创新“情景模拟+重走游击路+角色扮演”沉浸式教学模式,全年开展红色教育500余场次。针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打造“云端课堂+背包送学”双轨教育机制:上线“云上学堂”红色微课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10万次;组建“背包送教队”开展“庭院党课”230场次,实现党员教育覆盖率100%。深化“党建+旅游+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培育“红韵民宿”示范点12家,开发“红军主题餐”“党史文化体验房”等特色服务。依托革命历史展览馆建设“红匠工坊”研学基地,组织党员非遗传承人开展徽墨制作、油纸伞技艺等体验项目,带动就业1500余人,实现红色文化与传统工艺共生共兴。实施“红色先锋”培育计划,建立“红匠师资库”,推行“党员领办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