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溪县板桥头乡庙山村有这么一名贫困户,面对疾苦的生活,没有抱怨,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乐观,通过踏实苦干,用一双勤劳的双手种植茭白“茭”出了属于自己的脱贫答案。
方国宝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55岁他早已青丝换华发,但面对镜头,他仍然初心如少年。虽然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孜然一人,但他不忘生活的仪式感和幸福感。一个不大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春意黯然百花齐放,墙角处鸡妈妈带着一窝小鸡正在嬉戏,悠然和谐生机勃勃。
因为早年在外务工导致腰肌劳损,无法从事重体力活的他,不得不返乡务农。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的方国宝没有了收入来源。在申请成为贫困户后没多久村里来了一只扶贫工作队。他们细致分析方国宝的致贫原因,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帮助申请到户产业资金。有了工作队的出谋划策和政策支持方国宝也有了自己大胆的想法。当听闻常年在外务工的外甥说本地的茭白肉质鲜嫩,清爽可口,在大城市不愁销路后,方国宝也尝试着种植起了茭白。2015年在帮扶责任人和乡农服中心的全程帮扶指导下,他的1亩茭白为方国宝增收了近3000元。有了第一年的成功经验,方国宝的茭白产业越来越大,2016年的时候他种植的茭白已经超过了4亩,毛收入超过了一万元,方国宝也顺利脱了贫。
脱贫之后的方国宝想起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同周边的贫困户分享,还帮助解决销售难题。并创新使用“茭白、鱼生态轮作”模式,在茭白田中养鱼,每年为他额外增加收入约2000元。
不仅仅是茭白,脱贫后的方顺宝还养殖了一头小黄牛、二十多只小鸭子。每日,方顺宝追着初升的太阳牵着他的小黄牛、领着他的小黄鸭去往他的茭白田,开始他一天的忙碌,这是他双手创造的财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田园牧歌生活。(周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