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长安镇

“银发”与传承,担当与坚守-记长安镇大谷村离退休党支部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47 作者:changan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在长安镇党委直属的21个党(总)支部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党支部,支部共有党员6人,平均年龄80岁,年纪最小的也已经74岁了,它就是大谷村离退休党支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就是这样一支“银发”支部,就是这样一群耄耋老人用行动诠释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将“银发智慧”传到乡村大地。

也许戴上老花镜,他们才能看清书本上的字,可是他们办起了报纸

1999年,从工作岗位退休的程明朗、程道循、程道基、江美能等同志本着“办一份面向村民的报纸”的初心,大谷村村报《乡音》呱呱落地。至今,《乡音》已经是一份有着23年历史的“老报”了,从手抄复印到打字复印,从简报插图到摄影扫描,从黑印到彩印,从8开2版到8开4版,每年3-4期,每期250-300份,内外共发行15000份。从征稿写稿采访,设计排版,校对到发行邮寄,每个环节,都有支部党员亲力亲为、通力合作的身影,支部党员程道循同志更是以老骥伏枥的实干精神,担当重任,一担就担了23年。一张张散发墨香的村报常常引得村民争相传阅,谁的“好人好事”上报纸了,谁又有致富信息了,政府又出台哪些惠农新政策了……这些都成了村民们的热门话题。《乡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将大谷的民生大小事、将身边的好风尚、先进典型送到普通群众身边。

也许步伐不再矫健,要走许久才能到目的地,可是他们开办了书法培训班

2019年暑假期间,为了更好的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也为了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支部党员程道循、胡道家及书法爱好者程国亮老师在大谷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内办起了免费的书法培训班,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开班初期,便吸引了村里20余位小朋友。桌椅整齐的教室里,三位老师从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讲起,然后通过最基本的握笔、坐姿开始手把手教孩子们进行书法练习,点、横、竖、撇、捺,每一笔每一划,老师们都耐心讲解,亲身示范,培训班的小朋友边听边练,兴趣非常浓厚。书法培训班不仅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孩子们领略书法的独特魅力,陶冶了情操,还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让“书法”这块文化瑰宝更加熠熠发光。 

也许音量要调到最大,他们才能听见广播上的新闻,可是他们却第一时间捐了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许多人阖家团圆的计划。长安镇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前线”,是党员干部摸底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卡点值守、政策宣传的身影;在“后方”,一张特殊的转账单出现在了镇政府的办公桌上。大谷村离退休党支部党员自发组织,以支部名义捐款3000元,助力全镇疫情防控工作。“我们都七八十岁了,有些体力活我们实在干不了,就捐一点钱,支持一下镇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说道。

2021年,大谷村离退休党支部荣获2021年度中共宣城市委组织部、中共宣城市委老干局“先进集体”称号,支部党员程道循同志被授予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年龄也许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年迈也无法阻碍他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奉献,因为在被年龄这个数字定义的身躯里面,他们党性的血液鲜红依旧。(汪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