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着眼下次村级组织集中换届村“两委”班子整体结构优化需要,加强村干部后备人才建设,实施“雁阵齐飞”计划,通过“雏雁入列、青雁集训、鸿雁试飞”,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担重任的村干部梯队。
“雏雁入列”,以定向储备提升选育广度。一是分类研判。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从班子运行、担当干事、村社治理和适岗履职等四个维度对全区297个行政村进行逐村过筛、逐人研判,综合人员结构、群众基础、工作表现等情况,充分预判每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今后的进退留转方向,共排摸出的下次村级组织集中换届明确出缺的岗位443个。二是分层储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现任班子以及创业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专职村务工作者、回乡大学生等群体中挖掘可塑之才作为“雏雁”进行储备。根据后备人才来源结构和所在村建设发展需要,按1︰2的比例确定每名后备人才的岗位培养方向,分村主职干部、中坚干部、年轻干部3个层级定制培养路径。三是分级建档。建立村级后备人才信息库和档案库,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区乡建库”分级动态管理。目前已有910名村级后备人才建档入库,其中党员占比7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2%,45岁及以下占比69%。开发数字化场景,通过归集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等部门信息,对后备人才开展常态化联审。
“青雁集训”,以定岗锻炼提升培养力度。一是强化实践学习。将村级后备人才培训纳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范畴,针对村中坚干部重点培育对象,与高校合办履职能力提升班,侧重政治理论学习和农村资产经营、涉农法律、农旅项目开发、矛盾纠纷调解等农村实用技能掌握,化解“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截至目前,全区19个乡镇(街道)与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学院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培训覆盖2700人次。二是强化专项锻炼。实行镇村两级联合培养机制,安排部分村主职干部优秀后备人才在乡镇一级平安法治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岗位跟班学习,部分参与村一级环境整治、拆迁安置、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搭梯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目前,全区共有89名村主职干部后备人才在一线负责区域党建联建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导师帮带。实行结对帮带机制,由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村干部、兴村治社名师等与村级后备人才开展“一带一”“多带一”结对帮带,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斗争本领。全区130名35岁以下村干部后备人才全部完成结对跟学。
“鸿雁试飞”,以定期模拟提升使用准度。一是坚持模拟预演。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核心领导干部层面对各村下次换届选举的意向人选进行模拟预演,拟定2至3个备选方案。在村征地拆迁、村庄整治、网格治理、“共富工坊”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意向人选共同负责,帮助形成良好合作关系,防止在下次集中换届后出现“赛前组队、场上磨合”的情况。二是坚持动态调整。全面掌握“雁阵”综合表现情况,每季度召开村党组织落实“头雁领航·村村比拼”活动抽样点评会,研究村干部梯队建设现状和改进方向。畅通进出机制,通过“半年一研判,一年一调整”,拟定优进绌退名单,并根据村情及时调整模拟方案,确保在下一次换届选举前形成村干部选配的最优组合。今年以来,已将13名工作“推脱”、表现“拉胯”的人选移出储备库。三是坚持备用结合。将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与村干部正常调整机制结合起来,做到备用结合、量才适用。在现任村干部出现“不能不宜”情形需要调整时,优先考虑由定向培养的村级后备人才进行补强,确保在关键时候用得上、顶得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