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城市党建

绩溪县:制作党员分类管理四项“精品套餐” 让党员队伍建设“汁香味浓”

发布时间:2024-10-18 16:26 信息来源:绩溪先锋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绩溪县针对年轻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及困难党员的不同特点,推行“岗位式”“动态式”“参与式”“关爱式”四式管理法,通过“分类施教”和“精准发力”有效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从统一化向差异化转变,形成从严从实抓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

推行年轻党员“岗位式”,打造有谋有为肯实干年轻党员队伍。根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为年轻党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将年轻党员安排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并将履职尽责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结合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评选优秀党员,促进年轻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鼓励年轻党员积极参与“党课开讲啦”活动,不断丰富党员教育模式,由“一人讲”转变为“大家讲”、由“我听讲”转变为“听我讲”、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由年轻党员将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传到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年轻党员宣讲36次。借助电教员教站点、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为年轻党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党员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引导青年党员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帮助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服务本领。

推行流动党员“动态式”,打造善作善成敢担当流动党员队伍。针对流动党员人员难集中、学习难开展等问题,将全县975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台账,做到“一支部一名册、一村(社区)一台帐”,切实做到底数清、数据新、资料实、去向明。实行一名在家党员联系包保一名在外流动党员制度,组织在村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扶对子975个,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收集困难诉求,传递组织关怀,并定期向他们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成立驻上海市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其为支撑点打造“暖流”驿站,通过抓紧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抓实做好党员发展等方式,为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保障,打造“阵地堡垒”,让流动党员及时跟进学、教育不脱节。利用节假日集中返乡契机,召开“党建+乡贤”流动党员返乡座谈会,为流动党员解读我县金融、创业、就业等政策措施,引导流动党员积极认领群众“微心愿”,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活动,结合流动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鼓励流动党员发挥自身人脉、技术、资源,努力促进流出地和流入地经济发展“双赢”,促进个人经济和思想进步“双丰收”。

推行老党员“参与式”,打造用心用情愿奉献老党员队伍。建立老党员联系帮扶机制,由支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老党员,积极协助退休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好老党员阅历丰富、经验足、威信高等优势。以“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方式,组建送教上门队伍,安排党员志愿者到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党员家中,送学上门、赠送学习资料、宣讲政策方针,今年以来,开展相关活动50余次。高度重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采取会议集中颁发和上门颁发的方式,进一步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鼓励老党员担任农村“四会”成员,参与殡葬整治、乡村治理等工作,涌现出曹天玷等老党员出资修建村文化大礼堂、创办曹春晖藏书阁等好人事迹,春节期间全县百余位老党员为群众书写、赠送春联,真正做到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定期开展民情恳谈会,上门听取老党员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组织老党员讲党课,老党员结合自身经历,采取“庭院党课”“板凳课堂”等形式,宣讲革命先辈先进事迹,引导全村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推行困难党员“关爱式”,打造关心关爱有温情困难党员队伍。针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等困难党员,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帮一”结对帮扶机制,加强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对接互助、联系服务。定期组织支部班子成员走访支部党员,及时了解党员生活状况,收集党员的急难愁盼,党组织根据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助困难党员解决难题45个。在“元旦、春节、七一”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全面了解困难党员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并为生活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78人次。同时,深入开展“微党课进基层”活动,把“板凳课堂”搬到行动不便等困难党员家中,为其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并在困难党员家中开展“浓香粽情”“情暖夕阳”“洁家净院”等活动,不断提升困难党员幸福感。加强就业困难党员帮扶,通过开展“茶叶技术培训班”“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培训班”等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自我“造血”功能,鼓励困难党员掌握一技之能、创新创业、共同富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