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动态

绩溪县:“三个一”夯实乡村人才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4-11-07 08:53 信息来源:绩溪先锋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绩溪县坚持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方法,全方位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化、培养高效化、服务精细化,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

广开门路,“不拘一格”引才聚才,激活人才“蓄水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标准谋划人才工作,建立乡镇“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指标41项体系,将人才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重要评价依据,出台《绩溪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深化乡村振兴“百名能人带动增收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组织开展绩溪在外乡贤人才摸底统计,明确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乡贤工作任务,通过开展返乡座谈、乡贤恳谈会、“双招双引”外出推介活动等,先后联系在外乡贤人才292人次,吸引1103人返绩投身乡村振兴。积极摸排绩溪籍在外乡贤人才,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摸排机制,完善绩溪县在外优秀人才库482人,举办“旅外乡贤人才座谈会”12场,打好“乡情牌”,抛出“橄榄枝”,引导乡贤人才归绩,今年以来,成功吸引各类返乡就业创业人才224人。赴安徽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吸引大学生来绩实习实践,为乡村振兴激发青春活力,针对农业农村系统,累计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名。

靶向发力,“内外兼修”育才助才,涵养人才“好生态”。深入开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组织开展“绩溪工匠”评选活动,累计获评“敬亭优才”创新团队6个、创业人才6人。开展“2024年长三角专家服务绩溪县高质量发展活动”,邀请浙江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10名高层次专家,在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开展现场指导和培训,搭建技能提升和实践锻炼平台,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服务乡村振兴,围绕山核桃、小黄牛、黑猪等种养殖产业,邀请承接省级专家团下基层活动8次18人。先后与安徽科技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4个高校院所签订科技特派团合作协议,建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05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平台1个、市级5个,3个基地获批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整合行业领域人才资源,引导农技、农机、水利等各领域专家人才服务下乡,成立科技服务小组,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服务活动,建立包乡联户制度。各领域专家下乡技术指导30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

暖心关怀,“保驾护航”管才留才,织密人才“服务网”。建立“发展改革”机制。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就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用人主体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年组织开展高校行,“高校人才绩溪行”活动,与34所高校建立联系,挂牌乡镇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实”基地9个,先后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基地,吸引3000余名大学生到村驻点研学,推进校地协同育人,为高校提供社会实践、课题论证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平台,铺就校地合作共赢之路。建全“评选表彰”机制。今年从乡村振兴中队伍中评选“绩溪英才”创新团队项目4个、领军人才5名,推荐13名乡村人才成功入选2024年宣城市乡村能人“十杰百优”,加大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力度,5名获得高级职称,10名获得中级职称,选推市级“乡村工匠”90人。建强“帮扶基层”机制。近三年来,组织超过30名长三角专家来绩服务基层,为基层单位和群众答疑解惑、把脉开方、传经送宝,培训基层专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586人次,义诊病患450人次,为乡村振兴中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100逾项,用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资源,对乡村振兴人才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指导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