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基层党建“三抓三提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雏鹰工程”,推深做实“选、育、管、用”四项举措,打造村级后备干部成长全链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广开视野“选”,建好后备干部“蓄水池”。多元渠道纳贤才。紧扣“县委牵头、组织部负责、部门配合、乡镇主抓、村级组织实施”五级责任链条,推动组织、财政、人社、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与乡镇形成联动,发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在村选调生等多方力量,整合部门、企业等资源,常态化开展后备干部调研摸排,确保来源广、素质好。立体宣传破壁垒。通过微信、电话、短信、宣传栏发布选拔公告,各乡镇党委派出75个驻村工作组深入基层广泛宣传,重点宣讲政策,消除“党员不想选、村民不愿选、能人不参选”的思想顾虑。对素质较优且有意献身农村发展的外出务工青年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动员参选,确保宣传不留“死角”。近两年来,全县报名参选人数达1285人。严把入口提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每村不少于2名且“两委”正职1:1的比例配备的总要求,采取乡镇主导、民主推荐、资格联审、群众评议、集体研究、上报备案等程序开展,从优秀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中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共219名。
拓宽平台“育”,增强干事创业“硬本领”。精准培训强素质。坚持“按需供给、因材施教”培养理念,把村后备干部培训纳入乡镇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依托基层党校、培训基地、田间课堂等平台,邀请领导专家授课,交流基层工作经验,厚植发展潜力。实施“新春第一课”培训赋能活动,开展集中培训1次,乡镇兜底培训38次,推动后备干部全员参训。导师帮带传薪火。建立“多对一”导师帮带机制,推动38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结对帮带219名村后备干部,着重提升学习“三农”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实战练兵砺精兵。着眼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村级发展需要,积极发挥年轻后备干部“写”的才能、“说”的才华、“干”的本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累计撰写信息稿376篇、参与网上政策宣传167次等,着力培养后备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三项本领。
建立机制“管”,筑牢成长成才“防护网”。立体画像考实绩。推行后备干部“日常考察+年终考核”考评管理制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对后备干部进行民主评测,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结合各帮带导师和主管部门建议,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全方位定量分析评价后备干部,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累计评定优秀等次42人次。全程跟踪优结构。按照“一人一档、一镇(乡)一册、一县一库”标准,建立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全程记录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奖惩情况、工作实绩等现实表现。疏通进出渠道,推动后备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对符合标准的继续培养,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人选及时动态调整,总计调整出库11人。红脸出汗常纠偏。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后备干部每半年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等基本情况。县委组织部结合“互学互比、争先创优”活动,对后备干部考勤、请销假、纪律约束等进行定期检查。压紧严实乡镇、村党组织管理职能,强化日常跟踪考察,对后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提醒并帮助改正,共发现问题21条,并督促整改完成。
注重实践“用”,打造建功立业“赛马场”。一线压担促成长。推动后备干部作出服务承诺、领办服务事项、开展服务活动,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交任务、压重担、提要求。如,临溪镇安排11名后备干部参与矛盾排查化解、土地征迁征收、殡葬规范整治等。家朋乡吸收16名后备干部进入网格员队伍,通过常态化网格走访熟悉村情实际。双重激励增动能。县级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后备干部工作补贴,乡镇财政根据后备干部工作量和考核情况适当增加经费补贴。针对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在评先选优、党员发展、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等优先考虑,同时针对条件困难的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后备干部队伍中评选“绩溪好人”8人,新发展党员7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9人。择优上岗强队伍。注重在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全面了解后备干部现实表现和作用发挥情况,对表现优秀、作用突出的进行重点关注,积极把服务能力好、发展能力强、群众普遍认可的8名后备干部,按照选举程序选入“两委”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