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创新实施鸿雁、青苗、筑巢“三大工程”和强基、赋能“两大计划”,紧扣干部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全链条,通过抓选育、强赋能、激活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精耕细作抓选育,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精准识别“选苗”,筑牢政治根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双考双测”政治素质评估模型,将“两个维护”考核指标量化,通过家访式考察、一线调研等方式,动态储备198名优秀年轻干部。实施“百名菁英”储备计划,构建“三库三单”人才管理机制,结合干部任免、谈心谈话387人次,实现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和精准匹配。注重从基层一线、重大任务中发现人才,2024年选派42名干部驻外招商,优化调整驻外工作部门布局,强化经济主战场历练。多维培育“育苗”,提升综合素养。打造“绩溪红”党性教育品牌,开发“皖南游击战精神”等特色课程,开展沉浸式教学42场,实现年轻干部党性教育全覆盖。实施“需求侧”培训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开设新能源产业规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徽文化传承发展、文旅IP运营等12个专班,举办专题培训2000余人次,组织38名干部赴浙江大学研修数字化治理。创新“线上+线下”模式,举办“龙川大讲坛”11期,培训干部5500余人次,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深度融合。动态管理“壮苗”,强化跟踪问效。建立干部担当作为实绩清单,将履职情况纳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2024年开展一线考察识别265人次,职级晋升195人次。推行“三单管理”机制,结合平时考核、“五比五评”活动,对31名优秀干部予以晋升重用。实施“揭榜攻坚”行动,组建20个攻坚专班,破解征地拆迁难题36个,形成“周总结、月谋划、季调度”推进机制,确保干部在实战中锤炼本领。
靶向施策强赋能,构建专业化建设体系。政治引领“铸魂”,校准前进方向。深化“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形势研判”三维体系,举办县委主体班次10期,培训525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组织干部赴红旗渠、桐庐等地实地学习,强化理想信念。邀请沪苏浙专家学者授课11人次,帮助干部把握产业变革趋势,提升战略思维。专业赋能“提质”,锻造过硬本领。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成立高端金属新材料、食品医卫产业专班,选派4名人才服务重点企业。实施“上下互挂、跟班学习”计划,安排15名县直干部挂任乡镇班子成员,16名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开展“订单式”培训,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主题,举办专题培训2000余人次,精准补齐能力短板。实战砺能“增效”,锤炼攻坚能力。选派278名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历练,安排42名干部驻外招商引智。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建立“特殊考场”,开展“四不两直”督查50余次,形成纪实档案。推动“徽菜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运营,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严管厚爱激活力,构建正向化激励体系。精准考核“树导向”,倒逼担当作为。强化县直单位百名股长“五比五评”活动结果运用,实行差异化考核指标,截至目前,有31名成绩优异的参评对象获得职级晋升、提拔重用和进一步使用。其中,有10名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县直单位领导岗位。建立“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为28个集体和80名干部火线表彰,澄清正名4次,营造“为改革者护航、为实干者撑腰”的氛围。暖心关怀“聚合力”,解决后顾之忧。实施“三必谈五必访”机制,解决干部住房、婚恋等实际问题87件。落实“五小”建设保障,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夏送清凉”活动,组织机关党支部与选派村联建,凝聚干事合力。畅通通道“促成长”,激发队伍活力。先后印发《关于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绩溪县进一步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条措施》等文件,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推进股级干部跨部门交流,强化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战略性使用。建立“1+1+N”结对帮带机制,为50名新招录公务员配备导师,形成“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常态化开展职级晋升,2024年晋升干部17人,树立“有为者有位”鲜明导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