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绩溪县坚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构建“政治铸魂+专业赋能+实战砺能”三维培养体系,培优建强这一县域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铸魂工程”强内核,校准干部现代化建设“航向标”。坚持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首位,构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形势研判”三维培养体系。理论武装铸忠诚。抓好“思想熔炉”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把理论素养提升作为干部教育必修课,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培训内容,制定干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2024年以来,已举办县委主体班次10期,培训525人次,举办11期“龙川大讲坛”,培训干部5500余人次,推动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党性教育守初心。抓牢“初心课堂”实践,把稳方向之舵,用“红色基因”淬炼忠诚品格。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县委党校和党性教育基地为主阵地,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2024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干部615人次。形势教育明方向。抓实“知行矩阵”构建,打通转化路径,让“新思想导航”指引攻坚实践。结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先后邀请曾任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两山”转化研究院专家学者等11人开展教学授课,帮助干部把握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等时代脉搏。
“精准滴灌”练硬功,锻造干部现代化建设“硬本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实施“靶向培养”计划,构建“共性+个性”“必修+选修”能力提升体系。聚焦“一线舞台、经风见雨”。针对干部不同经历和特点,2024年以来选配102名专业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双招双引”等一线历练。抓好项目攻坚,把素质好、潜力大的干部放到扛重活、打硬仗的岗位,多捧“烫手山芋”,经历“风吹浪打”,让干部在解决疑难问题中提升能力,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淬火成钢。实施“上下互挂、跟班学习”。持续实施“四个一批”行动,结合干部自身专业优势,分批次、分领域、有计划地开展年轻干部集中挂职锻炼。探索县直单位干部和乡镇干部双向挂职,安排15名县直优秀年轻科级领导干部挂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增强基层力量;安排12名科级领导干部到滁州天长、16名干部到沪苏浙等地跟班学习让干部长见识强本领促发展。开展“专班提能、实战练兵”。围绕县域发展主导产业,成立高端金属新材料、食品医卫2个产业研究服务专班,选派4名人才直接服务重点产业企业,安排22名优秀年轻干部驻外招商、招才引智,不断加强培训成果的实际运用和跟踪问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提能力的具体实践。
“严管厚爱”激活力,构建干部现代化建设“强磁场”。创新“激励+约束”双向机制,让干部在现代化建设赛道上敢为善为、有为有位。精准考核强保障。实行差异化考核指标,推行“三单管理”机制(任务清单、实绩清单、负面清单),发挥平时考核“透视镜”作用,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日常工作和平时表现。着力解决干部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五比五评”活动结果运用,截至目前,有31名参评干部获得职级晋升、提拔重用和进一步使用。事业为上树导向。先后印发《关于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绩溪县进一步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条措施》等文件,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制定《嵌入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施方案》,2024年来从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提拔重用35岁以下干部48人、职级晋升18人。容错激励添动能。制定“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明确具体适用情形,出台了《关于查处诬告陷害信访举报为干部澄清正名实施办法(试行)》,从查处机制、澄清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保障澄清正名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