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立足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牢牢抓住年轻干部成长的“黄金期”,通过严循规尺“选”,深耕细作“育”,善管优护“导”三个维度发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严循规尺“选”,精挑细选“好苗子”,蓄好年轻干部“活水池”。聚焦关键招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全县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干部重点储备方向,科学化、精细化、合理化设置岗位和招录条件,努力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推动年轻干部“蓄水池”持续扩容。近年来,突出政治导向、事业导向和基层导向,累计共招录年轻公务员155名,其中招录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面向一线岗位人员分别占录用人数的21%、57%,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的“痛点”。精准考核测评。抓好1年轻干部队伍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工作,全面掌握其日常履职情况和现实表现,通过细致考察“政治品质、工作实绩、作风状态、群众公认”4个方面现实表现,全面掌握干部对急难险重任务的认识高度、落实态度、执行力度和完成速度,将“考准事”与“识准人”有效贯通,全方位、立体式、零距离检验干部干事创业成果。日常发现储备。将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嵌入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中,围绕“推动发展的实事、群众点赞的好事、过去遗留的难事、化解信访矛盾事项”盘点干部工作实绩,通过定期调研、集体座谈、个别面谈、抽调巡察等方式,了解年轻干部自身特点特长、能力短板,与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动态调整补充,确保“精准画像”,择优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
深耕细作“育”,千锤百炼“硬本领”,搭好年轻干部“成长梯”。做实“学”的基础。持之以恒抓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利用县内红色资源,常态化组织年轻干部到梧川村大会山培训基地、旌绩边游击根据地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以座谈会,参观纪念馆等方式重温革命历史,筑牢初心使命。结合“红色影视播放季”“党课开讲啦”等活动,组织年轻干部集中观看,引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宽“做”的途径。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干部培养理念,将基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磨刀石”,通过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要岗位进行培养锻炼,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淬火成钢”。今年以来,组织23名年轻干部赴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跟班学习;安排14名县直优秀年轻科级领导干部挂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抽调5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规上企业挂职锻炼,让不同类别的年轻干部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学习知识、丰富经验、锻炼能力。做新“扶”的角度。借“他山之石”雕琢“本土之玉”,先后邀请沪苏浙先发地区部门领导干部,浙江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20余人赴绩溪开展教学授课,面对面解答年轻干部生活、工作、发展等方面困惑,一对一帮助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思路,弥补业务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
善管优护“导”,保驾护航“促前行”,校准年轻干部“导航仪”。筑牢防线,日常监督“管”。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强干部队伍全方位监督管理。制定印发《绩溪县县管干部日常细微管理监督办法(试行)》,加强年轻干部日常监督。常态化开展“政治体检”,带领年轻干部专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及时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关心关爱,谈心谈话“析”。定期与年轻干部开展“零距离”谈心谈话,有效了解掌握年轻干部履职情况与思想动向,让年轻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健全“传帮带”制度,通过“二加一”结对帮带,安排熟悉业务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老同志帮带年轻干部迅速成长,在党建宣传、矛盾调解、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给予全程指导,着力培养年轻干部做到“坐下去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强化激励,注重实绩“用”。进一步落实“想远、看近、抓当前”,通过部门荐、平时考、实绩比、定期研等方式,全面抓实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激活年轻干部“一池春水”,促进“青蓝相继”,全方位推动年轻干部实现“蝶变成才”。坚持“使用就是最大的信任、最好的培养”,有效破除论资排辈现象,对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今年以来,共提拔晋升85后优秀年轻干部69人,目前全县已配备90后正科级干部5人,90后副科级干部9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